家飛心得
今天偶看到幾篇文章,都是涉及幼鴿開家的,他們不敢清晨家飛,在換羽期關棚15天,讓其度過“危險期”。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其損失,避免幼鴿游棚。看完后,我內(nèi)心感概無窮,這樣斷送了賽鴿選手的爭冠機率,也不能引導鴿主糾偏,為此撰文,望各位參考!
談談我的幼鴿家飛情形吧。
我的幼鴿在20天就斷乳,移入幼鴿棚,幼鴿棚放足清水和小粒幼鴿飼料。不用擔心幼鴿的成長和健康,在現(xiàn)今激烈的幼鴿賽制下,必須爭分奪秒,培育早熟鴿型是關鍵。此外,親鴿不至于太勞累,保護種鴿素質(zhì);第三便于親和工作開展。幼鴿頭一天和次日不思飲食,但靜靜臥著休息,你必須保持其安寧的環(huán)境,不致其感到安全威脅,消耗能量,出現(xiàn)應激反應,會影響體質(zhì),甚至得病。第三天下午,幼鴿開始嘗試吃食,吃了幾粒后,有味道,便狼吞虎咽了,根本不用顧慮人工追喂問題,不會浪費時間。
實踐證明,我這樣做收到好的效果。同樣這樣做,幼鴿自己采食,成熟更快,長得壯,不比親鴿哺得少,同時親鴿得到良好休養(yǎng),不致消耗體力,過于勞累。自己采食幾天后,開始親和,也不會怕主人了。而且比窠巢里的幼鴿,翅翼發(fā)育得更好,更早學會了飛上棲架。家飛可早日開展。
幼鴿棚可以環(huán)視鴿棚四周,30日齡,幼鴿已熟悉內(nèi)外環(huán)境,在棚內(nèi)飛上飛下,懂得聽主人信號。甚至會爭食,拍打、啄主人的手。
第34天做家飛第一天,幼鴿此時出棚,探頭探腦的,到了棚外,馬上飛回棚頂,圍繞著曬棚周圍跳上跳下。要做必要的親和及引導入棚。
第二天幼鴿做老樣子動作,但有個別幼鴿飛到鴿棚旁邊的高處,其他即跟著飛上去,在上面凝望遠方四周,五分鐘后偶爾圍繞高處落腳點做短暫打圈幾圈,。應該是在熟悉落腳點踏不踏實。此時呼喚進棚。
第三天放鴿籠一開,沒有在鴿棚四周閑庭漫步,而是直接飛上高處,過一會兒就起飛了,開始正常家飛。
第四天放鴿籠門一開,已迫不及待,從出籠沒有再飛上高處——“中轉(zhuǎn)站”,而是直接飛抵天空,真正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家飛。
幼鴿家飛,我都是安排上午清晨家飛的。養(yǎng)鴿十三年來就丟過十一羽,有一年丟得最多 ---- 兩羽(家飛時丟失的數(shù)量統(tǒng)計。路訓作自然淘汰的,不在此列)。而本鴿棚每年培育的賽鴿幼鴿健將有一百七十余羽(當然不全部參賽),可見游棚率還是極低的。
幼鴿家飛也有跟隨老鴿家飛的,但老鴿飛遠時,他們并不會跟過去,而是“兵分兩路”,先行回來,在鴿棚附近家飛,然后落定進棚。并沒有鴿友所說的情況——跟丟了。
我想一是鴿子品質(zhì)問題,二是素質(zhì)問題——聰明;三是親和做得不夠,四是賽鴿落腳點應控制在1-2處,即棚-天-棚或棚-天-落腳點-棚,絕對不允許有兩個以上落腳點,這樣易游棚。而且比賽進棚不快。不良習慣要想辦法糾正,否則后悔莫及!
家飛半個月后開始5KM、10KM、20KM、40KM、60KM四方逐一放飛,注意是四方放飛、逐一放飛(間隔7分鐘一只),每次都要登記做分析。這樣做鴿子成長快,熟悉運輸籠、熟悉主人目的,變得心智聰明,其他就要靠種性和身體素質(zhì)了。
賽鴿歸巢路線在球體上描繪出的線,總是向一個點集聚,所以短距離四方勤訓是根基,根基扎實了再往賽線方向上延長距離,在更大的范圍內(nèi),賽鴿定向?qū)⒏鼫蚀_、更快,所以鴿人要勤快,又不得操之過急。據(jù)了解,臺灣海翔的當年幼鴿,在決賽前的路訓達到100多次,甚至有的人達到200次(以短距離路訓代替家飛)。
所以在換羽期關棚,貽誤了訓練良機,鴿主可能親和做得不夠,或鴿種有問題,或爆棚造成游棚。實在惋惜!
借此撰文,望對初學者有幫助,也希望更多的鴿友參與,發(fā)表評論。
免責聲明:本網(wǎng)凡是由用戶發(fā)布的文字、圖片、音視頻等資料,其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信息發(fā)布人自行承擔,并負法律責任。賽鴿資訊網(wǎng)不提供任何保證,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