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子弟“玩”出技藝 專訪制作鴿哨名家張寶桐
來源:千龍文化 紀敬
發(fā)表時間:2013-05-23 8:18:12
瀏覽數(shù):16117
轉到我空間 分享到隨寫
“誰借風鈴響,朝夕聲不休!痹(jīng)盤旋在北京上空的鴿群,伴隨著悅耳的哨音,已經(jīng)時移俗易了。北京城青磚灰瓦都不知換了幾茬兒,生活方式在轉變,現(xiàn)如今北京上空別說是鴿哨,就是鴿子都少見了!拔摹弊种粕诿覐垖毻⿴е降軅儓允剡@塊陣地,延續(xù)這門手藝,讓哨音唱下去。
張寶桐在自家的露臺拾掇出個地方養(yǎng)家鴿,他對記者說,鴿子一開始帶哨會不習慣,得經(jīng)過訓練。記者 紀敬 攝
八旗子弟“玩”出技藝
鴿哨不是天生的玩物,曾經(jīng)也被“委以重任”。北宋年間,宋軍在六盤山下與夏國軍隊相遇,夏軍顯出敗退之勢,宋軍拼命追擊,一直追到谷地。宋軍瞧見地上有幾個奇怪的盒子,里面發(fā)出撲騰撲騰的聲音,覺得非常奇怪,忍不住打開盒子看一下。想不到里面一下子飛出一群帶哨的鴿子,沖飛上天空來回盤旋。響亮的鴿哨聲音傳開,招來了大批西夏軍隊,宋軍大敗。張寶桐對記者說,西夏時鴿哨在古代戰(zhàn)爭中作為軍隊進攻的信號,與當下把玩的鴿哨不盡相同。
時至南宋,鴿哨已經(jīng)在市井間流傳,范成大有詩:“巷南敲板報殘更,街北彈絲行誦經(jīng)。已被兩人驚夢醒,誰家風鴿斗鳴鈴!笨磥眸澤诜潜本┩辽灵L,也在江南風行。光緒年間成書的《燕京歲時記》中就有了北京鴿哨的發(fā)展狀況,對鴿哨的分類和稱謂有所介紹,那時的北京鴿哨品種繁多,宮、商、角、徵、羽五音皆備。這也是目前有關北京鴿哨最早的文獻。
很多民間技藝在古都北京得到提升、完善和傳播!坝绕涞搅饲宄,清政府為八旗子弟供應錢糧,他們飽食定居,對于許多娛樂玩好,器用設備不斷研究制作,工藝精良,像蛐蛐罐、蛐蛐葫蘆、鼻煙壺等都發(fā)展到頂峰了。”張寶桐說,“其他地區(qū)的鴿哨,在外觀和聲音上都停滯不前了。”現(xiàn)在北京玩鴿子的少了,有些不養(yǎng)鴿子的人倒愿意收藏鴿哨,找張寶桐做哨的多以收藏為主。
黃褐色的是刷籠罩漆的葫蘆類的鴿哨,皆為張寶桐和徒弟制作。 記者 紀敬 攝
唯有“文”字有傳人
當年北京的制哨名家都要在鴿哨上刻上印記,就像寫書法的落款印章。清代時做鴿哨的“老四家”為惠、永、興、鳴,民國時做鴿哨的“小四家”為永、祥、文、鴻。張寶桐便是“文”字陶佐文的傳承人,因與陶佐文是鄰居,從小就跟著陶老學習制哨!拔摹弊著澤谧龉ψ罴,其形狀處理上也有獨到之處,比如哨口上成流線型,整體圓潤豐滿,可減少空氣阻力。更有全竹葫蘆是別人難以模仿的。而今64歲的張寶桐早有了自己的徒弟,“一般學習制作鴿哨要是心靈手巧,有2至3年就能出師了。”張寶桐說,“這制哨八大家只有‘文’字有傳人,現(xiàn)在市場上多是雜牌子,不能稱得上傳統(tǒng)的北京鴿哨。” “文”字作北京鴿哨今年4月剛剛上報申請非遺,已經(jīng)初審合格。張寶桐將北京鴿哨這門技藝傳承下來,所制鴿哨已經(jīng)鐫有“桐”字,有了自己的品牌。
鴿哨佩帶在鴿子尾巴上,在空中飛翔時,用風的力量形成一種悅耳的聲音。傳統(tǒng)的北京鴿哨分為四大類,葫蘆類、聯(lián)筒類、星排類,星眼類。不同的類別發(fā)音也不相同,葫蘆類的發(fā)音比較雄厚,聯(lián)筒類的發(fā)音清脆,星眼類的發(fā)音尖爽……鴿哨的制作大概要經(jīng)過設計、選材、下料、剜制、劈剝、打磨、粘合、刻款、髹漆等十余道工序。以前,粘接要用魚膘,粘接非常牢固。漆要用大漆,主要是籠罩漆(就是刷鳥籠子的漆)和黑漆兩種。鴿哨雖小,但工藝要求極高!敖o鴿哨刷漆,除了怕雨淋,也是起到遮瑕的作用!睆垖毻┱f,“收藏家都要‘白茬兒’,就是不刷漆的,從選好料到精雕細致都能顯出來!兵澤诙▋r主要看“音”,音就是上面的星眼,50元一個“音”。
葫蘆類鴿哨宜燙花,即在葫蘆上燒炙花紋,也叫“火繪”。 記者 紀敬 攝
年輕人對鴿哨缺乏感性認識
張寶桐對記者講,百年來鴿哨形狀相對固定了,要符合過去的章法才能叫傳統(tǒng)的北京鴿哨,要有所突破只能在材料上下功夫。選料多用竹子和葫蘆,也有用核桃殼、白果殼、荔枝殼等,選料雖有不同,但是不能亂了章法。
鴿群盤旋回轉,受風及飛翔角度的影響,哨音就有強弱輕重的變化。鴿群向左向右輪番回旋時,哨音的變化更為明顯,各哨齊鳴,交響變奏。而今,已經(jīng)沒有獨門大院適合養(yǎng)鴿子,養(yǎng)鴿子的少了,掛哨的自然就少了,樓房養(yǎng)鴿子難以形成規(guī)模,鴿哨面臨失傳的危險。張寶桐說:“沒有養(yǎng)家鴿的社會氛圍,年輕人對鴿哨缺乏感性的認識,只能在影視劇里聽音看影了!
最近,張寶桐在自家的露臺拾掇出個地方養(yǎng)家鴿,又要在小院里籌備制作鴿哨的工作室,有這樣的便利條件正好留住鴿哨高低悠揚的聲音。他的徒弟將跟隨東城區(qū)民間藝術家協(xié)會組織去內蒙做非遺展覽,師徒幾人忙得不亦樂乎。張寶桐的徒弟吳海泉說:“不能讓北京鴿哨斷了,傳承制作鴿哨的技藝就像種葫蘆,今年種得果實留著籽,明年接茬種,這不是養(yǎng)家糊口的營生!
像鴿哨這樣的非遺,凝集過去時的精神價值和趣味,記錄人們文化生活演變的痕跡,如今已經(jīng)成為錦上添花的技藝,只有在一定的關系環(huán)境中,這些物什才是活的。為留住即將消失的活態(tài)文化,非遺手藝人在不停地打磨這歷史的刻度。
免責聲明:本網(wǎng)凡是由用戶發(fā)布的文字、圖片、音視頻等資料,其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信息發(fā)布人自行承擔,并負法律責任。賽鴿資訊網(wǎng)不提供任何保證,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