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醫(yī)師專欄】皮膚、黏膜混合型鴿痘的診斷與防治
發(fā)表時間:2006-12-16 11:06:14
瀏覽數:2457
轉到我空間 分享到隨寫
文·圖/王玉田
禽痘由痘病毒引起的一種禽類疾病。其特征是引起禽類皮膚或黏膜增生性痘疹,具有極強的傳染性。1.各種年齡、性別和品種的鴿都能感染,1月齡以上的幼鴿最易發(fā)生。2.本病發(fā)生沒有時間限制,常年都可以發(fā)生,秋冬兩季最易流行, 病鴿脫落和破散的痘痂,是散布病毒的主要形式。 本病主要通過皮膚或黏膜的傷口感染,健康皮膚經保護不易感染,不能經呼吸道黏膜和消化道黏膜感染。3.庫蚊、瘧蚊和按蚊等吸血昆蟲在傳播本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蚊蟲吸吮過病灶部的血液之后即帶毒,帶毒的時間可長達30天,其間易感染的鴿子經帶毒的蚊蟲刺吮后而被感染,這是夏秋季節(jié)流行鴿痘的主要傳播途徑。打架、啄毛、交配、刺傷等造成外傷, 鴿群過分擁擠、鴿舍通風不良或陰暗潮濕、體外寄生蟲、營養(yǎng)不良、缺乏維生素及飼養(yǎng)管理太差等均可促使本病發(fā)生和加劇病情。如引起傳染性鼻炎、慢性呼吸道病等并發(fā)感染即可造成大批死亡。2004年秋,某信鴿公棚出現以皮膚上有大量丘疹為特征的疾病,經流行病學、臨床診斷及實驗室檢測確診為鴿痘病!
1 流行病學調查
2006年7月以來,北京地區(qū)陰雨天很多,氣候潮濕, 蚊子非常多。 北京某信鴿公棚的40多日齡的鴿群中陸續(xù)發(fā)生皮膚上長出丘疹、結痂。開始鴿子體重偏低,雖然發(fā)病率較高,但致死率較低,所以未引起管理者的重視。但過了20多天后,發(fā)病逐漸增加,死亡逐漸增多, 送來了以皮膚上有增生物為主要特征的病死鴿子5只。據反映發(fā)病初期時出現咳嗽、流淚,呼吸困難等癥狀,先后用環(huán)丙沙星、紅霉素、卡那霉素結合病毒靈等藥物進行治療,效果不好,疫情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對治療喪失信心。自己又無法確診是口黃(毛滴蟲)、念珠菌感染,還是鴿痘,于是來我所進行鑒別診斷。
2 臨床癥狀
病鴿精神萎靡,采食、飲水減少或廢絕,病鴿消瘦。有的有呼吸異常和鼻炎癥狀。有的伸頸張嘴呼吸、咳嗽,有的發(fā)出呼嚕音。
(1)病鴿身體無毛處或毛稀少的部分,特別是在冠、肉髯、眼瞼和喙角,泄殖腔的周圍、翼下、腹部及腿等處出現灰白色的小結節(jié)或紅色小丘疹,嚴重的會出現黃色或灰黃色大痘疹,凹凸不平,呈干硬結節(jié)。鄰近的痘疹會互相融合形成干燥且粗糙的棕褐色大的疣狀結節(jié),突出于皮膚表面。 結節(jié)脫落后,可見平滑的灰白色疤痕。病情較輕鴿也可能不出現疤痕。
(2)在口腔、咽喉和眼等黏膜表面及氣管黏膜表面出現痘斑。黏膜上有黃白色的小結節(jié),稍突出于黏膜表面。小結節(jié)逐漸增大并互相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層黃白色干酪樣的假膜,覆蓋在黏膜上面。如果用鑷子撕去假膜,則露出紅色的潰瘍面。
3 病理變化
皮膚出現局部性表皮及其下層的毛囊上皮增生,形成結節(jié)。結節(jié)有的濕潤, 有的干燥,外觀呈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皮膚變得粗糙并呈灰色或暗棕色。結節(jié)干燥前切開的切面出血、濕潤,結節(jié)結痂后易脫落,出現疤痕。
口腔、鼻、咽、喉、眼或氣管黏膜表面稍微隆起白色結節(jié), 有的融合而成黃色、奶酪樣壞死的偽白喉或白喉樣膜,剝去后可見出血糜爛,眶下竇腫脹和食管有炎癥變化。
4 綜合判定
根據發(fā)病情況,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癥狀和剖檢,特別是通過觀察病鴿的冠、肉髯和其他無毛部分的結痂病灶以及口腔和咽喉部的白喉樣假膜就可以做出初步診斷。確診則有賴于實驗室檢查。
選取皮膚、喉頭病灶病變組織經取材→固定→沖洗→脫水→透明→浸蠟→包埋→切片→染色(普通H-E染色)→封固等病理組織切片技術,制作成病理組織切片,鏡下觀察如下:
(1)皮膚結痂增生物病理切片染色鏡下可見:表皮的生發(fā)層開始肥大增生,表皮比正常增厚多倍,肥大的表皮細胞含有大的、占據細胞胞漿大部分的包涵體。增生的上皮變性,表現為細胞急性水泡變性,胞漿溶解,出現空泡。當核與包涵體溶解時,細胞漿內形成空腔,細胞液化融合成空腔與大皰(見圖1)。
圖1 皮膚型鴿痘(箭頭所指處為胞漿內包涵體)
(2)喉頭黏膜增生物病理切片染色鏡下可見:棘細胞層肥大和增生,細胞內有包涵體,棘細胞發(fā)生氣球樣變和網狀變性,形成水皰。上皮增生表皮層增厚(見圖2)。
圖2 黏膜型鴿痘(箭頭所指處為氣管上皮細胞內包涵體)
5 皮膚型鴿痘與毛滴蟲(口黃)、念珠菌病的區(qū)別
(1)主要通過實驗室檢測觀察是否存在毛滴蟲病原存在。毛滴蟲檢測(鏡檢):取口腔或嗉囊的黏膜病灶或干酪樣物質直接涂片,加少量生理鹽水在顯微鏡下直接觀察,可見迅速游動的、呈梨狀的且蟲體的前端有四根游離的鞭毛,外周有波動膜的毛滴蟲。蟲體透明、清亮,運動時可以看到鏡下水波動的痕跡。蟲體的鞭毛和內臟結構普通光學顯微鏡下不易觀察,需用相差顯微鏡或特殊染色。
(2)皮膚型鴿痘:以皮膚和黏膜的表皮細胞發(fā)生肥大增生為主,可見細胞內胞漿中的包涵體。而毛滴蟲病灶處做病理切片看不到包涵體病變。
(3)念珠菌。翰扇〔∽兤鞴俚臐B出物作抹片檢查,觀察酵母狀的菌體和菌絲,或是進行霉菌的分離培養(yǎng)和鑒定。檢測結果為陰性即可確診。
6 防治
6.1預防
(1)加強鴿群的衛(wèi)生、管理,加強營養(yǎng)。檢查籠子是否有刺物,防止發(fā)生外傷。高發(fā)季節(jié),蚊子多時,可以進行驅蚊。加強通風換氣,加強環(huán)境消毒,特別是對痂皮的無害化處理。
(2)最有效的方法是鴿痘疫苗接種。用消毒過的刺種針蘸取疫苗,在翅內側無血管處皮下刺種2針。1月齡開始免疫,刺種后3至4天刺種部位微現紅腫、水泡及結痂,2至3周后痂塊脫落,免疫期為5個月。
6.2治療
目前尚無特效控制發(fā)生和治療的有效藥物。發(fā)病較輕的可以自愈,不需治療。較重的的主要采用對癥療法,以減輕病鴿的癥狀和防止并發(fā)癥。
(1)皮膚上的痘痂,一般不做治療。必要時可用清潔鑷子小心剝離,傷口涂碘酒、紅汞或紫藥水。對白喉型鴿痘,可用鑷子剝掉口腔黏膜的假膜,涂碘酒。剝下的假膜、痘痂或干酪樣物都應燒掉,嚴禁亂丟,以防散毒。
(2)防止發(fā)生傷口細菌性感染。發(fā)生鴿痘后,由于痘斑的形成造成皮膚外傷,這時極易繼發(fā)引起葡萄球菌感染,而出現大批死亡。所以,大群鴿子應使用廣譜抗生素預防。
(3)對免疫失敗,發(fā)生鴿痘的鴿群中的健康鴿進行緊急疫苗接種,保護易感鴿群。
經上述方法處理14天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鴿群中再未發(fā)現新的病例。
免責聲明:本網凡是由用戶發(fā)布的文字、圖片、音視頻等資料,其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信息發(fā)布人自行承擔,并負法律責任。賽鴿資訊網不提供任何保證,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