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信鴿的結核病
2005-09-19 13:58:20 來源:
文章出處:
賽鴿天地網(wǎng) 點擊數(shù):
2146
此病是鴿和其它家禽的一種慢性消耗性傳染病,以頑固性腹瀉、貧血、消瘦及臟器出現(xiàn)大小不等的結節(jié)為特征。此病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但溫帶地區(qū)較熱帶地區(qū)多見。飼養(yǎng)管理不良,營養(yǎng)缺乏,特別是蛋白質營養(yǎng)缺乏均有利于此病的發(fā)生。
病原和傳播途逕
病原是禽型結核分枝桿菌(結核分枝桿菌有人型、牛型、鼠型和禽型之分),對人畜毒力不強。菌體細長,呈棒狀,鉤形彎曲及偶有分枝的多形態(tài)型。沒有鞭毛、莢膜,也不形成芽孢。雖屬革蘭氏陽性,但不易著色,且具有抗酸性染色的特性。涂片經火焰固定后,用石炭酸一品紅染色液染1分鐘(在含有3%堿性一品紅的75%酒精溶液中加入9份5%石碳酸水溶液即成石炭酸一品紅染液),置酒精燈火焰中加熱至產生蒸氣時3分鐘,水洗后用3%鹽酸酒精溶液脫色30分鐘,水洗后用美藍溶液(30份含1%美藍的95%酒精溶液中,加入100份0.01%氫氧化鉀溶液即成)染色1分鐘。鏡檢可見在玻片藍色的背景下呈紅色的菌體。此菌對人工培養(yǎng)基的條件要求高,培養(yǎng)的時間要長。在全蛋或蛋黃培養(yǎng)基上,于39-40℃條件下約經10天培養(yǎng)才能緩慢地長出小菌落。病原體對外界環(huán)境有較強的適應性,在運動場中經4年仍有感染力,在深埋0.9米達27個月之久的尸體中仍能找到此菌,在鋸末中20℃168天或37℃44天后還仍存活。但對熱較敏感,55℃4小時或60℃60分鐘、65℃15分鐘、70℃10分鐘、80℃5分鐘、90℃2分鐘、100℃不到1分鐘便可死亡。對化學消毒藥、強酸、強堿有強大的抵抗力,4%-5%堿液作用幾小時不死亡,4%甲醛溶液或5%石炭酸與1%鹽酸水溶液的混合液作用12小時,5%石炭酸作用24小時才被滅活。感染途徑為消化道、呼吸道及損傷的皮膚。有人從蛋中分離此菌,獲得3.55%的分離率,故經蛋傳遞是可能的。
病狀
潛伏期長達2-12個月,多呈慢性經過。開始時病鴿食欲無明顯變化,只見精神稍差,以后日漸消瘦與發(fā)生貧血。但病狀的表現(xiàn)視病原侵害的部位而定,如結核發(fā)生在肺、腸、肢體、骨骼、肝、脾時,分別出現(xiàn)呼吸困難、咳嗽;頑固性腹瀉;翅膀下垂、癱瘓或跛行;黃疸或由于肝、脾破裂導致內出血而突然死亡。
病變
剖檢可見患部出現(xiàn)針尖至鴿蛋大的結節(jié),切開后結節(jié)中心有干酪樣物,其周圍有石灰質。急性病例的結節(jié)周圍有紅色環(huán),內有較多的小結節(jié),切開后象是有無數(shù)小核的石榴。慢性病例的結節(jié)外圍已變成白色質堅的瘢痕組織,其中心已干酪樣鈣化,但最中心為膿樣。肺粟粒性結核病例,在肺中有較多的粟粒大小的結節(jié),可隨病程的延長而不斷增大,黃白色,半透明,堅硬或外有纖維素性物包裹。腸結核常伴有腸粘膜潰瘍,潰瘍病灶底部有被膿液覆蓋的、更小的結節(jié)形成的臍狀潰瘍。
診斷與鑒別診斷
據(jù)病程、特征性的病狀與病變可初步確診,最后確診應進行病原的檢查。下列方法可作為活鴿檢查的有效手段。
。、結核菌素試驗:用結核菌素注射器在鴿的上眼瞼皮內注入0.03-0.05亳升禽型結核菌素,于注射后48及72小時各觀察1次。注射部位如出現(xiàn)溫度升高并有明顯腫脹者為陽性,證明為結核病;腫脹不明顯為疑似;無腫脹者為陰性。此方法有時會出現(xiàn)假陽性或假陰性的誤差,應注意校正。
。病⑷桨迥囼灒河脽o自凝現(xiàn)象的禽型結核死菌抗原(黑龍江省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哈爾濱獸醫(yī)研究所、甘肅省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蘭州獸醫(yī)研究所均有供應),配成在0.5%石炭酸生理鹽水中含10%的懸液。操作時取鴿的翅內側靜脈血1滴放于潔凈的載玻片上,加入上述抗原懸液一滴,然后用潔凈的牙簽混勻后,1分鐘內判斷結果。出現(xiàn)凝集(絮狀沉淀)的判為陽性,否則判為陰性。此法既簡便又快速。
預防與治療
此病治療雖有異煙肼、異煙腙、鏈霉素等特效藥物,但因療程長、耗資大,并且在治療期間還有向外排出病原、不斷造成污染的問題,故對病鴿不宜治療,應予以淘汰,作無害處理,并且進行全場性的有效消毒。在預防方面,重要的是不引進傳染來源,新鴿群的引進,必須隔離飼養(yǎng)60天,經觀察確認無此病后才混群。此外,平時應多注意加強飼養(yǎng)管理,落實各項防疫措施,要把預防工作放在首要地位。